一傅眾咻


注音

拼音

簡體 一傅众咻

解釋 一人教導而眾人在旁喧擾。比喻環境惡劣或受到阻擾而無法取得成效。語本《孟子?滕文公下》。[例]要他改過向善,最好還是遠離那些狐群狗黨,否則?,難有成效。

一傅眾咻詳細解釋


一人教誨時,眾人在旁喧擾。比喻學習受到干擾,成效不佳,或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語本《孟子.滕文公下》:「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

「一傅眾咻」更多造句

1、 他的建議蠻中肯,無奈一傅眾咻,寡不敵眾,無人重視。

2、 古人有言,一傅眾咻,終歸無效。

3、 另外,高淳陽腔目蓮戲是一唱眾和,鑼鼓喧天,不用管絃,舞臺上是看不到胡琴、絲絃這些常規戲曲伴奏的樂器,而安徽的祁門在舞臺上還可以看到胡琴。

4、 其“一唱眾和”,以打擊樂和絲、竹、弦、管等樂器配樂伴奏,唱腔可塑性大、聲調高亢,既具南派之溫柔敦厚,又兼北風之慷慨激昂。

5、 而陽腔目連戲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唱眾和,鑼鼓音節,不用管絃。

6、 力量大的明顯特徵就是一唱眾和。

7、 過去的湘劇高腔,一唱眾和,鼓板擊節,不用管絃。

8、 其中,有兩個曲目吸收了民歌——“勞動號子”一唱眾和的演唱形式。

9、 用鑼鼓伴唱,不用管絃;一唱眾和,獨唱與幫腔結合;運用腔滾結合的歌唱方法滾調。

10、 五位青年推著小車子,喊著黃河歌謠,一唱眾和的“跳龍門”。

11、 它的特色是一唱眾和,唱腔可塑性大、聲調高亢,既具南方溫柔敦厚之雅韻,又兼北方慷慨激昂的氣概。

12、 潮劇由宋、元南戲演變而來,有一唱眾和的形式,表演細膩,服裝用潮繡,有地方特色。

13、 演唱形式上,《等》劇改變了傳統贛劇幫腔一唱眾和的形式,新增西方歌劇中的獨唱、重唱、混聲合唱等多種演唱形式。

14、 校風和諧,多元統一,濃濃家國之情;校歌雄壯,一唱眾和,朗朗鏗鏘之趣。

15、 說實話,媒體記者和某些時評作者對這種無價值新聞的“一唱眾和”,實在無異於街頭的起鬨,除了譁眾取寵,吸引眼球,令人側目外,並無什麼意義。

<< 一副 一搭 >>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