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姓制度


注音

拼音

簡體 种姓制度

解釋 指印度自吠陀時代開始,因出生之種族、身分、階級、職業等之不同,而分為婆羅門(僧侶)、剎帝利(王侯武士)、吠舍(農工商庶民)及首陀羅(賤民)等尊卑貴賤各異之階級制度。也作「種姓」。


「種姓制度」更多造句

1、 社會的階級制度是否已被種姓製度取代?

2、 抗拒解散種姓製度,源於精英階層根深柢固的恐懼,他們擔心,經濟力會被奪走,交給窮人。

3、 印度種姓製度由來已久,它將人分成四個層階,由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組成,是傳統印度社會最重要的社會制度與規範。

4、 種姓製度是印度一種古老的等級制度,依次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而“賤民”屬等級之外,是最底層、最受歧視的階層。

5、 印度的種姓製度很早就有了,它把印度人分為四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這四個種姓之外還有賤民。

6、 印度是個等級相當森嚴的社會,其種姓製度將人從高到低分成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等級。

7、 種姓製度源自於印度教,至少有3000年曆史,這項制度將古代印度人分為婆羅門、剎帝力、吠舍和首陀羅等四個階級。

8、 但印度是個等級相當森嚴的社會,其種姓製度將人從高到低分成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等級。

9、 馬克思曾一針見血地指出過:柏拉圖這種理想的人格分類,"只是埃及種姓製度在雅典的理想化"。

10、 印度最先讓我感到訝異的一點,也是許多人覺得詫異的,就是兩極化的對照所造成的歧異:現代與古代、奢華與貧窮、縱慾與禁慾、草率與效率、溫和與粗暴;繁多的種姓製度與語言、神祗與儀式、風俗與理念、河流與沙漠、平原與高山、城市與村落、農村與工業化生活,在時間上相隔數世紀,在空間上毗鄰而居。奧克塔維奧·帕斯

11、 在印度,他們往南部驅逐德拉維達人,創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種姓製度,把印度-雅利安語族的語言帶到了印度。

12、 杜佑《通典》總結歷代典章制度,開“政書”。

13、 政書體:記載歷代典章制度的體例,起源於“三禮”。

14、 蘇味道在處理政務時,善於向皇上陳奏,由於熟悉典章制度,他上朝言事可以不帶奏章,只憑口頭稟報,侃侃而談。

15、 陶弘景博學多藝,善琴棋,工草隸行書,通曉歷代典章制度,平生著作甚多,為醫、道兩家所推崇。

<< >>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