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查詢內容
注音
拼音
解釋
[名]
1.鞋子。如:「草履」、「削足適履」。《莊子.讓王》:「原憲華冠縰履,杖藜而應門。」
2.腳步。如:「步履」。《聊齋志異.卷一.畫壁》:「回顧,則垂髫兒,囅然竟去,履即從之。」
3.個人的行為操守。《晉書.卷六七.溫嶠等傳.史臣曰》:「太真性履純深,譽流邦族。」
4.領土。《左傳.僖公四年》:「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晉.杜預.注:「履,所踐履之界。」
5.《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兌(☱)下乾(☰)上。表行履的禮儀之意。
6.姓。如春秋時晉國有履鞮。
[動]
1.踐踏、踩。《詩經.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宋.蘇軾〈後赤壁賦〉: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
2.實行。如:「履行」、「履約」。《禮記.表記》:「處其位而不履其事,則亂也。」
3.經歷。《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親履艱難者知下情,備經險易者達物偽。」《南史.卷七五.隱逸傳上.宗少文傳》:「凡所游履,皆圖之于室。」
4.居、處。《莊子.天道》:「而愚知處宜,貴踐履位。」漢.劉向《新序.卷四.雜事》:「夫執國之柄,履民之上。」
[名]
1.鞋子。如:「草履」、「削足適履」。《莊子.讓王》:「原憲華冠縰履,杖藜而應門。」
2.腳步。如:「步履」。《聊齋志異.卷一.畫壁》:「回顧,則垂髫兒,囅然竟去,履即從之。」
3.個人的行為操守。《晉書.卷六七.溫嶠等傳.史臣曰》:「太真性履純深,譽流邦族。」
4.領土。《左傳.僖公四年》:「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晉.杜預.注:「履,所踐履之界。」
5.《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兌(☱)下乾(☰)上。表行履的禮儀之意。
6.姓。如春秋時晉國有履鞮。
[動]
1.踐踏、踩。《詩經.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宋.蘇軾〈後赤壁賦〉: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
2.實行。如:「履行」、「履約」。《禮記.表記》:「處其位而不履其事,則亂也。」
3.經歷。《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親履艱難者知下情,備經險易者達物偽。」《南史.卷七五.隱逸傳上.宗少文傳》:「凡所游履,皆圖之于室。」
4.居、處。《莊子.天道》:「而愚知處宜,貴踐履位。」漢.劉向《新序.卷四.雜事》:「夫執國之柄,履民之上。」
1、 在網路是把雙刃劍的傳播新常態下,也許“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的古訓值得借鑑,否則,面對“瓜田李下”式的靜態照片,會有更多波濤洶湧的解讀。(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造句)
2、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這是兩千年前中國人的行為規範。
3、 誠然,“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地方政府赤膊上陣,親自為企業權力撐腰,以至於頒發“保護牌”,難免讓人浮想聯翩。
4、 中國企業與黃禹錫合作則有違古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這至少會向外界傳遞一種資訊,即中國社會與造假有撇不開的關係,對造假行為太寬容。
5、 民間有句俗語,叫“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6、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7、 “中國在古代就很重視防止利益衝突,有個說法叫‘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8、 是的,避嫌是一種為官美德,權力應始終保持高度的避嫌敏感,“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將避嫌意識上升為一種避嫌美德。
9、 如果調查者與所調查的專案有相當的利害關係,即便調查很公正,也要讓人疑惑,因為這違背了“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的“潛規則”。
10、 早年母親回家路上撿了幾塊磚,想要回家壘灶用,被父親發現後,還寫了“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的家書呢。
11、 心理要寬平,識見要超卓,規模要闊遠,踐履要篤實,能此四者,可以言學矣。
12、 讀書雖可喜,何如躬踐履,積金不積書,守財一何鄙。
13、 同時公民內心對法律的認同是其接受法律、踐履法律的內因,而將法律認同與法制環境的有機結合,才能使社會主體的守法由可能變為現實。
14、 陶淵明的“立名垂世”思想,是指他在“志道”的踐履過程中所形成的指向“不朽”追求的價值意圖,即通過“三不朽”的操作體系以實現垂名後世的價值理想。
15、 朱子對該問題的思考,重在解決個人的道德踐履問題,而非單純地構建理論體系,這是把握朱子基本為學精神的基礎。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