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曆


注音

拼音

簡體 弘历

解釋 人名(1711-1799),姓愛新覺羅,幼名元壽,晚年自號十全老人,廟號高宗。清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三年(1735)即位,次年改元乾隆。施政寬猛相濟,先後平定新疆、蒙古,亦曾大興文字獄以箝制思想。乾隆三十八年(1773)下令編纂《四庫全書》。在位六十年,以太上皇訓政四年,為清代盛世。後期寵任和珅,政治漸亂。嘉慶四年崩。


「弘曆」更多造句

1、 不使慶元為慶曆,也由人事也由天。

2、 在慶曆之際學壇之上,對傳注之學不滿的雖不乏其人,但像孫復這麼早,又這麼明白無誤地表示自己的批判態度的人,卻是獨一無二的。

3、 慶曆新政失敗後,士氣低沉,他的詩歌風格也發生了變化,轉入了清峻幽冷。

4、 富弼親歷了北宋兩次重要的改革:慶曆新政與熙豐變法。

5、 其於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

6、 北宋慶曆以來,詩壇以學習韓愈、李白詩歌風格語言為主。

7、 慶曆三年,任參知政事,建議改革政治。

8、 范仲淹慶曆興學掀開了宋代三次大規模興學的序幕。

9、 慶曆五年,範、韓、富等相繼被貶,歐陽修也被貶為滁州(今安徽滁縣)太守。

10、 慶曆新政推行前,北宋已是內外危機四伏,冗兵、冗官、冗費這“三冗”問題日益嚴重,國家完全陷入了“積貧積弱”的怪圈。

11、 慶曆八年(10,浙東路轉運使禁鹽,令吏民出錢購人捕鹽,安石上書諫阻。

12、 民營經濟是經濟大家庭中的生力軍,重慶曆來十分重視,促其放開手腳發展。

13、 通濟橋,是姚江上一座凌空橫跨的三孔石橋,連線餘姚南北兩城.北宋慶曆八年始建,史稱“浙東第一橋”.

14、 從周朝的“封邦建國”到北宋文官制度的全面繁榮,從北魏孝文帝改革到王安石慶曆新政,中原大地上的每一次重大改革都推動了中華民族政治文明的遞進。

15、 1043年,范仲淹這位文韜武略的詩詞大家,因為《十事疏》慶曆新政的失敗而辭職,回到南陽花洲書院(鄧州)。

<< >>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