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查詢內容
注音
拼音
簡體 愬
解釋 1.〈書〉對著人說出來;告訴。[例]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詩經?邶風?柏舟》)。
2.〈書〉誹謗;進讒言。[例]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論語?憲問》)。∥同「訴」。
3.〈書〉向著。通「溯」。[例]情紆軫其何託?愬皓月而長歌(《文選?謝莊?月賦》)。
英文 variant of 訴[su4]
法語 se plaindre, porter plainte, dire
[動]
1.訴說。通「訴」。《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者?」
2.詆毀、誣陷別人。《論語.憲問》:「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唐.劉禹錫〈上杜司徒書〉:「盡誠可以絕嫌猜,徇公可以弭讒愬。」
3.向。通「溯」。《文選.潘岳.西征賦》:「愬黃卷以濟潼,眺華岳之陰崖。」李善注引薛綜〈西京賦〉注曰:「愬,向也。愬與溯古字通。」南朝宋.謝莊〈月賦〉:「情紆軫其何託?愬皓月而長歌。」
[形]
驚懼。《公羊傳.宣公六年》:「靈公望見趙盾,愬而再拜。」
愬
1、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