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查詢內容
注音
拼音
解釋
[名]
1.謀思、打算。《論語.衛靈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心思、意念。《孟子.告子下》:「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楚辭.屈原.卜居》:「心煩慮亂,不知所從。」
3.姓。如春秋時有慮癸。
[動]
1.思考、謀算。如:「考慮」。《詩經.小雅.雨無正》:「旻天疾威,弗慮弗圖。」漢.鄭玄.注:「慮、圖,皆謀也。」《漢書.卷六○.杜周傳》:「微詣大將軍莫府,國家政謀,鳳常與欽慮之。」
2.擔憂、憂愁。如:「顧慮」、「憂慮」。《漢書.卷二九.溝洫志》:「浩浩洋洋,慮殫為河。」唐.顏師古.注:「慮,猶恐也。」三國蜀.諸葛亮〈聞孫權破曹休魏兵東下關中虛弱上言〉:「先王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
3.審察。《聊齋志異.卷七.冤獄》:「令方慮囚,忽一人直上公堂,怒目視令而大罵。」
[名]
1.謀思、打算。《論語.衛靈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心思、意念。《孟子.告子下》:「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楚辭.屈原.卜居》:「心煩慮亂,不知所從。」
3.姓。如春秋時有慮癸。
[動]
1.思考、謀算。如:「考慮」。《詩經.小雅.雨無正》:「旻天疾威,弗慮弗圖。」漢.鄭玄.注:「慮、圖,皆謀也。」《漢書.卷六○.杜周傳》:「微詣大將軍莫府,國家政謀,鳳常與欽慮之。」
2.擔憂、憂愁。如:「顧慮」、「憂慮」。《漢書.卷二九.溝洫志》:「浩浩洋洋,慮殫為河。」唐.顏師古.注:「慮,猶恐也。」三國蜀.諸葛亮〈聞孫權破曹休魏兵東下關中虛弱上言〉:「先王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
3.審察。《聊齋志異.卷七.冤獄》:「令方慮囚,忽一人直上公堂,怒目視令而大罵。」
1、 這種時候不能逞匹夫之勇,要認真考慮一下對策。
2、 請你再慎重考慮一下你的意見。
3、 你還是再考慮一下,量力而行吧。
4、 這件事非同小可,我要再考慮一下。
5、 你要切身考慮一下她的難處。
6、 我們考慮問題的時候要從四面八方都考慮一下。
7、 你要考慮一下自己的處境。
8、 我雖然相信,但還要考慮一下。
9、 我提出的問題,請你慎重考慮一下,不要急於答覆。
10、 你必須坐下片刻,靜慮,然後發現其他的方法。
11、 常人不得無慾,又復不得無事.但當和心少念,靜慮,先去亂神犯性之事,此則音神之一術也。陶弘景
12、 這些修習將會引發“制感”,並最終把人導向內醒、靜慮和三摩地。
13、 然後是制感,內醒、靜慮和三摩地,這是最後四個步驟。
14、 六度中的禪定度,梵語叫禪那波羅密,意思是靜慮、寂照,也可譯作三摩地、三昧、定。
15、 一詞,宋末元初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唐僖宗光啟三年條下說:入靜者,靜處一室,屏去左右,澄神靜慮,無私無營。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