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拼音

解釋 1.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例]字|篆|甲骨|象形

2.文章。[例]作|散|議論不對題。

3.文學。[例]藝壇。

4.指公文。[例]發|批

5.指以古漢語為基礎的書面語。[例]言|白夾雜。

6.指人文社會科學。[例]組|科|理並重。

7.非軍事的(與「武」相對)。[例]人|職|允允武。

8.指古代禮節、儀式。[例]繁縟節。

9.指自然界或人類社會的某些現象。[例]天~|水~|人~地理。

10.指人類在歷史發展中創造的總成果。[例]~化|~物。

11.溫和;柔順。[例]~火|~靜|斯~。

12.在臉上或身上刺畫文字、花紋。[例]~面|斷髮~身。

13.量詞。古代用於計算銅幣。[例]兩~錢|一~不值|身無分~。

14.姓。

15.二一四部首之一。

英文 surname Wen, language, culture, writing, formal, literary, gentle, (old)​ classifier for coins, Kangxi radical 67

法語 caractère, écriture, texte, composition littéraire, écrit, langue, culture, civil, (nom de famille)​

德語 Radikal Nr. 67 = Kultur, Literatur, Schrift (Sprachw)​, Sprache, Schrift, Lehre (S)​, Wen (Eig, Fam)​

文詳細解釋


文(一)ㄨㄣˊ | (一)wén

[名]
1.線條交錯的圖案、花紋。《禮記.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漢.王充《論衡.言毒》:「蝮蛇多文。」
2.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3.文章。如:「撰文」、「散文」。《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禰衡傳》:「衡攬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
4.有關文學方面的才能。如:「文武雙全」。《國語.周語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
5.華麗有文采的外表。與「質」相對。參見「文質彬彬」條。
6.禮節、儀式。如:「繁文縟節」。《論語.子罕》:「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
7.法令、典章。《國語.周語上》:「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三國吳.韋昭.注:「文,典法也。」《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
8.現象。如:「天文」、「人文地理」。《莊子.應帝王》:「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
9.量詞。古代計算銅幣的單位。如:「三文錢」、「分文不取」。《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這箱子能值幾文?」
10. 姓。如宋代有文彥博。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形]
1.溫和、優雅、不猛烈。如:「文雅」、「斯文」、「文火」。《禮記.文王世子》:「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
2.有文彩的。《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衣文衣而舞康樂。」
[動]
刺染花紋圖案。如:「文身」。《水滸傳.第一一回》:「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文了面,直斷送到這里。」


「文」更多造句

1、 作為一篇說理,本在立意上可圈點。

2、 這場考說理“論”及應用體“詔、誥、表、判語”,均有字數限制,不足或超過均為犯規。

3、 一篇不顧及不同觀點的說理,分數甚至會落到及格線以下。

4、 字質樸無華,缺乏學性,但邏輯性強,善於運用具體事例進行說理,使說理章有了很大發展,對後代議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5、 他的語言準確、洗煉、流暢,風樸實、平易、沉靜,濃郁的理性色彩使他的章內容顯得堅實有力、牢不可破,不愧為議論說理中的上佳之作。

6、 忽馬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

7、 調虎離山之計,然後卻派劉備和丑轉過來攔截曹操。

8、 遼奮力再趕,坐下戰馬,又被丑一箭射中面頰.

9、 克里斯:謝謝.哎喲!我的英丑死人啦.我的英考試不會及格的!

10、 力劈華山誅丑,孤雁出群斬顏良。

11、 顏良、丑任怨任勞,封奮威將軍、奮武將軍。

12、 擔心他與顏良丑的夙怨而不能好好合作。

13、 河北名將、勇冠三軍,這些稱號,丑當之無愧。

14、 但是他派下來的突擊隊,都是顏良丑類的猛將型,智力頂天40左右吧,所以才沒看出來。

15、 袁紹大將顏良丑日前已到洛陽,今日正在帳前聽令。

<< >>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