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


注音

拼音

解釋 清代散文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方苞、劉大櫆、姚鼐,被尊為桐城派三祖,皆安徽桐城人,故名。形成於康熙年間(1662-1722),興盛於乾隆(1736-1795)、嘉慶(1796-1820)時期。該派先由方苞標舉「義法」,又經劉大櫆輔以「神氣音節」,至姚鼐提出義理、考據、辭章三者合一而臻完善。桐城派提倡學習先秦、兩漢及唐宋八大家散文。在內容上要求「文以載道」,語言風格要求「雅潔」。是清代極有影響的散文流派。

桐城派詳細解釋


清代古文運動中的正宗流派。為方苞所開創,繼有劉大櫆、姚鼐等加以闡發。因其代表人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稱為「桐城派」。主張古文應嚴整簡潔,並須學習《左傳》、《史記》、《先秦》、《兩漢的散文》,及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講究義法,提倡義理,考據、辭章並重,要求語言雅潔,筆法清朗,作品以典雅、凝鍊見稱。

「桐城派」更多造句

1、 在桐城縣,降水量超過四小時內,創下量300毫米。

2、 王平,字喬生,1971年生,安徽桐城人。

3、 免費開放的桐城南路公廁是一座標準的星級公廁,灰頂、紅牆、磨砂玻璃落地窗;外形呈三角形,造型很時尚。

4、 作為連線桐城姚氏與義寧陳氏這兩大文學世家的橋樑與紐帶,範伯子標格清俊的文化品格與超逸絕塵的詩學成就,無疑是構建這種精英文化圈的基點。

5、 正是在這一獨特的歷史語境下,曾國藩通過對桐城派的改造和革新,使其再度走向“中興”,並影響了清朝末期半個多世紀。

6、 曾國藩在晚清特定歷史文化背景下,發展了桐城派古文理論。

7、 百年來,桐城派的研究已經取得很大的進展和成績。

8、 章太炎對桐城派的評價表現出了“真”與“俗”的兩面性。

9、 桐城派主要是一個古文理論批評流派,林紓不完全贊成桐城派這一說法與此有關。

10、 桐城派成員之間廣泛存在著“師事”或“私淑”等不同型別的師生關係,這些關係是維繫桐城派的重要紐帶。

11、 目的為更好地預防和治療桐城市中小學生常見病.

12、 桐城派的文學理論與實際成績卓然,桐城文派是當時清代勢力最大的散文流派,且在中國文壇上居於顯赫的地位。

13、 乾嘉年間的漢學派、史學派、桐城派、駢文派之爭,其焦點所在,是確立文章正宗。

14、 書信之往來人物多為當時桐城派名家,涉及的歷史事件較多,具有相當重要的史料價值。

15、 其所作所為,達到了“中興桐城”夙願.

<< 桐鄉 桐城縣 >>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