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查詢內容
注音
拼音
解釋
原指人民對政府缺乏信心,國家是站不起來的。語出《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後泛指人沒有信用就無法立身。《三國演義.第一一回》:「自古皆有死,人無信不立。」
原指人民對政府缺乏信心,國家是站不起來的。語出《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後泛指人沒有信用就無法立身。《三國演義.第一一回》:「自古皆有死,人無信不立。」
1、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
2、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此道今人棄如土……
3、 最重者民信,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4、 民無信不立,官則不只是無信不立,而且必須“修辭立其誠”。
5、 這個具有神一樣精神的楷模,真實嗎?誠信嗎?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6、 人民缺衣少糧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人民對統治者失去信任,因為按照先秦儒家的觀念,“民無信不立”即意味著可以發生順天應人的湯武革命。
7、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說話不算數,我們從此一刀兩斷吧。
8、 做人要講信用,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9、 實證主義史學一方面繼承了乾嘉史學“無徵不信”、實事求是的考證原則,另一方面也吸收了西方實證主義史學提倡的進化史觀。
10、 原則就是,“無徵不信”,“孤證不足為據”。
11、 根據孔子的教導之一,就是無徵不信,“述而不作”(《論語·述而》),也就是不憑造作,保持歷史的真實性。
12、 史語所“無徵不信,實證求真”的精神,在其歷史文物陳列館中隨處可見。
13、 上焉者雖善無徵,無徵不信,不信民弗從;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從.
14、 作者堅持“歷史是實證科學,無徵不信”的信條,通過史料梳理,得出蔣多數時候能取抗日積極態度的結論。
15、 胡適本人主要是做歷史的、文獻的、文字的研究,所用的實證的方法,就是“有證據的”、“根據證據的探討”,也即無徵不信(《胡適的自傳》)。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