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查詢內容
注音
拼音
解釋
父親為兒子隱瞞劣跡。《論語.子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元.無名氏《九世同居.第三折》:「彼各都忍了也波哥,因此上父為子隱,上下家和順。」
父親為兒子隱瞞劣跡。《論語.子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元.無名氏《九世同居.第三折》:「彼各都忍了也波哥,因此上父為子隱,上下家和順。」
1、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這是孔子認為的“直”。
2、 小義護親,父為子隱,子為父隱,亦是美德;大義滅親,殺忤逆之子,族人認可。
3、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漢代建立了“親親得相首匿”的制度,允許親屬之間隱匿犯罪。
4、 早在春秋時代,孔子就作出了“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的論述。
5、 如孔子所言,“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影片的主要矛盾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倫理親情與法不容情原則的相互糾葛。
6、 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父為子隱造句 )
7、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論語·子路篇》),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提倡“親親相為隱”、“同居相為隱”。
8、 孔子回答,“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9、 孔子在《論語·子路》裡提出,“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10、 而中國人是子為父隱、父為子隱,直在其中。
11、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12、 “親親得相首匿”源自《論語·子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13、 中國古代倫理觀念中‘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的傳統與依法治國所要求的遵法守法在某些方面存在矛盾。
14、 像侯彧這類官場“啃老族”啃出的巨大監管漏洞,必須儘快堵上,否則,“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的“父子腐敗聯盟”還會堂而皇之地出現。
15、 誰是說謊話的呢。不是那不認耶穌為基督的麼。不認父與子的,這就是敵基督的。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