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查詢內容
注音
拼音
解釋
[動]
1.穿上。《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著我繡裌裙,事事四五通。」唐.李白〈上元夫人〉詩:「裘披青毛錦,身著赤霜袍。」
2.附、接觸。如:「附著」。《國語.晉語四》:「今戾久矣,戾久將底。底著滯淫,誰能興之?」《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3.及、到。如:「著陸」。《三國志.卷二六.魏書.田豫傳》:「賊還,果遇惡風,船皆觸山沉沒,波蕩著岸。」唐.沈佺期〈雜詩〉三首之二:「妾家臨渭北,春夢著遼西。」
4.開花或結果。唐.王維〈雜詩〉三首之二:「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宋.蘇軾〈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詩贈錄呈廣倅蕭大夫〉詩:「春根夏苗秋著子,盡付天隨恥充腹。」
5.命令、差使。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我著你但去處行監坐守,誰著你迤逗的胡行亂走?」《西遊記.第一三回》:「接至裡面供給了,著僧綱請往福原等安歇。」
[名]
1.下棋行子。如:「棋高一著」。
2.處事的方法、計策。如:「失著」、「無著」。
3.事情的歸宿。如:「著落」。
著(一)ㄓㄨˋ | (一)zhù
[動]
1.顯露、表現。《禮記.大學》:「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2.標舉、標示。《禮記.祭法》:「帝嚳能序星辰以著眾。」《漢書.卷六○.杜周傳》:「若此,則流言消釋,疑惑著明。」
3.撰述、寫作。《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於是老子迺著書上下篇。」《文選.曹丕.與吳質書》:「著《中論》二十餘篇,成一家之言。」
4.記載。《墨子.明鬼下》:「周人從者莫不見,遠者莫不聞,著在周之春秋。」《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隸也,著於丹書。」
[名]
1.文章、作品的通稱。如:「名著」、「巨著」。
2.《詩經.齊風》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著〉,刺時也。」或亦指嫁者即事之詩。首章三句為:「俟我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華乎而。」著,與宁通,指門屏之間。而,語尾助詞,無義。充耳,以玉塞耳。以素,繫以素絲。尚,加也。瓊華,美玉。
[形]
顯明。如:「顯著的差別」。
著(三)ㄓㄠˊ | (三)zháo
[動]
1.表示狀態的持續或已有了結果。如:「燈點著了」、「找著了」、「睡著了」。
2.接觸。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前不搭村,後不著店」。
3.陷入、中計。如:「他著了我的道了。」
[副]
恰好、得當。如:「這筆錢真花著了。」
著(四)ㄓㄠ | (四)zhāo
[名]
計策、方法。《水滸傳.第二回》:「三十六著,走為上著。」
[動]
1.放置。晉.陶淵明〈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文成示溫,溫以著坐處。」
2.受。如:「著風」、「著涼」。
3.發生。如:「著急」、「著慌」。
[副]
北方方言。指意見相合、同意。如:「著哇!這正合我意。」
著(五)˙ㄓㄜ | (五)zhe
[助]
1.表示動作正持續進行。如:「坐著」、「正說著話」。
2.表示動作的存有。如:「鑲著花邊兒」、「貼著標語」。
3.表示某種情形的程度。如:「他可聰明著呢!」、「這石頭沉著呢!」
4.表示命令或囑咐的語氣。如:「你慢著!」、「你可要記著!」
1、 一寸相思無著處,甚夜長相度。燈花前、幾轉寒更,桐葉上、數聲秋雨。真個此心終難負,況少年情緒。已交共、春繭纏綿,終不學、鈿箏移柱。
2、 這些藝人因為亡國後,失去表演的舞臺,生活無著落。
3、 我們聽到工作無著的南亞婦女的聲音。無論作多少努力,儘管有良好的學歷,總是很難找到工作。
4、 這對眾多白領而言,意味著今年的年終獎無著落。
5、 知恥與常求清淨者的生活是艱難的,他無著、謙虛、有禮、清淨活命及有智見。
6、 “蕩蕩心無著,”中國的慧能如此陳述。
7、 是故應知,一切無著,名覺知心,無有是處.
8、 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蛩四壁。
9、 之後彌勒菩薩將無著菩薩帶到兜率天,為他宣說了慈氏五論等聖法,他返回人間,開始弘揚大乘佛法。
10、 遍淨莊嚴勝福力,無著無依智慧力,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積集菩提力,清淨一切善業力,摧滅一切煩惱力,降服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
11、 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
12、 凡所說法,皆約為頌,無著依頌解釋,乃成彌勒五論。
13、 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蟲四壁。
14、 貞觀二十年正月,玄奘譯出無著《顯揚聖教論》20卷;並口述由辯機筆受完成《大唐西域記》。
15、 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朱熹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