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


注音

拼音

簡體 顾炎武

解釋 人名(1613-1681),初名絳,字忠清,國變後易名炎武,字寧人,世稱「亭林先生」,江蘇崑山人。清代經學家、史學家、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曾參加抗清活動,入清後,屢拒徵召,皆以死力辭。主張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精通經學、歷史、地理、音韻等。治經側重考證,開清代樸學之風。著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亭林詩文集》等。

英文 Gu Yanwu (1613-1682)​,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Confucian philosopher, linguist and historian, played a founding role in phonology of early Chinese, author of Rizhilu or Record of daily study 日知錄

法語 Gu Yanwu

德語 Gu Yanwu (Eig, Pers, 1613 - 1682)​

顧炎武詳細解釋


人名。(西元1613~1681)初名絳,字寧人,號亭林,自署蔣山傭,學者稱亭林先生。明末清初學者。江蘇崑山居林鎮人。性耿介,曾參加抗清活動。晚年治經側重考證,開清代樸學之風。考訂古音、離析唐韻,分古韻為十部,於分析音學源流與古韻部目上,居承先啟後之功。著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等。

「顧炎武」更多造句

1、 無論是王冕的僧寺夜讀,還是顧炎武的手不釋卷,無論是任末的好學勤記,還是王充的市肆博覽。每當讀到他們的事蹟,我們的心靈總會被震憾,他們將學習視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他們也最終走向成功的人生之路。

2、 自漢楊寶、楊震到明清馮從吾、顧炎武等不少學者,曾隱居華山諸峪,開館授徒,一時蔚為大觀。

3、 史載顧炎武其貌不揚,“雙瞳子,右目微眇,”但是才氣不凡,生性耿介。

4、 顧炎武在其《廣師》中說“蕭然物外,自得天機,吾不如傅青主。

5、 趙先生一向為人看作史學界中的理論派,其實,就其顧炎武研究看,他對史料可信度的要求,絕非一般搞理論的可及。

6、 顧炎武“自少至老,手不釋書”,平時出門,“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若遇邊塞亭障,“呼老兵詣道邊酒爐,對坐痛飲,諮其風土,考其區域。

7、 從小就和顧炎武並稱為“歸奇顧怪”的好友歸莊,曾寫下散曲《萬古愁》,評論歷代史事,悲痛明朝滅亡,斥責明朝官吏的誤國,極盡嬉笑怒罵之能事。

8、 王船山的哲學,顧炎武的經學,黃宗羲的史學,方以智的質測之學,傅山的諸子學,唐甄的社會政治學說,都為啟蒙思想推濤助浪,各自作出了自己的理論貢獻。

9、 只是顧炎武這一支是旁支,而顧炎武又不在本家,而是從小過繼給了叔父嬸孃,被未婚喪夫、守望門寡的嬸孃王氏從小撫養帶大的。

10、 孟子講“樂以天下,憂以天下”,顧炎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國的士,自古迄今,始終保持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憂患意識。

11、 明代楊慎的《丹鉛雜錄》和清代顧炎武的《唐韻正》也持相同看法。

12、 康熙初,顧炎武以唐開成石經校明北監本‘十三經‘,發現《儀禮》一脫誤最多,他在《九經誤字》中曾詳加臚列。

13、 顧炎武為了探索經國濟民之道,跋山涉水,調查研究,作了大量筆錄,孜孜以求,直到“死而後已”。

14、 李長庚認真鑽研了許慎、徐鍇、顧炎武、朱駿聲等人的文字、音韻、訓古專著,結合語用學和語義學的觀點,全方位地對現代漢字進行了分析研究。

15、 明末清初,漢學的開山祖顧炎武針對王學末流“束書不觀,遊談無根”的空疏學風,曾經提出了一個“經學即理學”的重要命題。

<< 顧一不顧二 顧影 >>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